★ 汇总推荐:中级人力资源考点汇总 ★
中级人力资源第十章考点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目的 |
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完成劳动过程 |
性质 |
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
特征 |
|
层级结构 |
个别劳动关系(狭义):
|
集体劳动关系:
|
|
社会劳动关系:
|
|
层级结构特点 |
相互关联,逐级包容:
|
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
主体构成(如上图):
【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
【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
【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
劳动者权利和义务
权利 |
义务 |
|
|
工会
工会类型 |
|
按组织结构形式划分 |
按层级划分 |
职业工会(依职业原则形成)、产业工会(依产业原则形成)、总工会(职业工会或产业工会的基础上经过合并逐渐形成) | 企业工会(依企业原则形成)、区域性(或地方性)工会(依地域原则形成)、全国性工会(依国家原则形成、统筹联合具有广泛代表性工会) |
雇主
权利 |
义务 |
|
劳动者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都构成雇主所应承担的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
平等雇佣劳动者的义务、提供劳动报酬的义务、保证工人休息休假权的义务、提供社会保险的义务、保证工人安全和健康的义务、提供职业培训的义务 |
雇主组织
组织类型 |
作用 |
|
|
政府
政府角色 |
||
角色名称 | 主要业务内容 |
政府应采取的态度 |
保护者 |
劳动合同、劳动标准、劳工保险、劳工福利、劳工教育、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监察 | 积极、主动 |
促进者 | 工会组织、集体谈判、雇员参与、分红入股 |
中立、不干预 |
调停者 |
劳动争议处理 | 中立、不干预 |
规划者 | 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失业保险、人力资源规划 |
积极、主动 |
雇佣者 |
公共事业 |
合法化、企业化、民主化 |
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
- 经济环境
能够改变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对比,既包括宏观经济状况又包括微观经济状况
经济环境会首先影响劳动者的工资福利水平、就业、工作转换以及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发展。其次会影响产品的生产、工作岗位的设计、工作程序等,最后可能会间接影响劳动关系的整体状况
- 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以及采用这些工序和方式所必需的资本密集的程度、产品和工序是否容易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工作是否复杂和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企业产品易受新技术影响或企业是资本密集型,雇员不服从管理会给管理方带来更多的成本,因为雇员的岗位力量就会增强。如果不易受新技术影响或劳动密集型行业,雇员的岗位力量会弱一些
- 政策环境
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业政策(影响最直接)、教育和培训的政策以及其他。也包括政府对企业劳动关系的直接干预行动,包括制定和调整最低工资,直接调解处理罢工事件等
- 法律和制度环境
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 社会文化环境
影响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通过社会舆论和媒介来产生影响
劳动关系的运行
合作与冲突 ( 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 )
劳动关系的本质: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
||
根源 |
表现形式 |
|
合作 |
|
|
冲突 |
|
|
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范
名称 |
关键词 |
内容 |
劳动标准法 |
劳动者权益 (或劳动条件)基准化 |
|
劳动关系法 |
实现劳动关系运行协调 |
|
劳动保障法 |
实现劳动保障社会化 |
|
劳动行政法 |
主要由劳动行政与劳动监督等构成 |
|
集体谈判制度
集体谈判制度是指工人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或雇主组织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谈判的行为
目的 |
确定工作条件和就业条件、调整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调整雇主组织与工人组织之间的关系 |
特征 |
|
作用 |
|
员工参与制度
员工参与主要是指员工以受雇者身份参与企业的决策制定,这些决策主要涉及员工的待遇和工作条件
方式 |
获得资讯、劳资协商、共同管理和自我管理 |
特征 |
|
作用 |
|
三方协商机制
三方协商机制是指劳动者、雇主和政府通过自愿的互动和对话,致力于劳动标准的发展完善和劳动权益保护的机制
特征 |
民分主权:
|
作用 |
|